研究bmi与其他热固性树脂(如氰酸酯)的共聚行为
bmi与热固性树脂共聚行为的研究:从化学到应用的奇妙旅程
说到bmi,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是“body mass index”(身体质量指数),但如果你是一位材料科学爱好者或者化工从业者,那你一定知道我说的是双马来酰亚胺(bismaleimide)——一种在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大放异彩的热固性树脂。而今天我们要聊的,是它与另一种高端树脂——氰酸酯(cyanate ester, ce)之间的共聚行为。
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两个性格迥异的人谈恋爱?一个刚硬执着,一个内敛深沉,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火花呢?别急,咱们慢慢来。
一、初识两位主角:bmi和ce的故事
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两位“主人公”。
1. 双马来酰亚胺(bmi)
bmi是一种以马来酰亚胺基团为特征结构的高温固化树脂。它的大特点就是耐热性好,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通??梢源锏?50℃以上,甚至更高。此外,它的机械性能优异、尺寸稳定性好,广泛用于航空航天、电子封装等领域。
不过,bmi也有个缺点——它比较“倔强”,不容易加工,固化温度高,反应活性低,有时候还需要加入一些改性剂来提高工艺性。
2. 氰酸酯树脂(ce)
ce则是一个相对低调但实力派的角色。它是由酚类化合物与氯化氰酸酯反应制得的一类树脂,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、耐湿热性和较低的介电损耗,特别适合高频电子器件的应用。
ce的固化过程属于三聚环化反应,形成高度交联的网络结构,因此其热稳定性也非常好,tg可达280℃以上。不过,它也有自己的小脾气——脆性较大,成型困难,成本也偏高。
二、为何要让它们“牵手”?
既然bmi和ce各有千秋,那为什么不把它们结合起来呢?这就是我们所说的“共聚”行为。通过共聚,不仅可以改善各自的缺点,还能发挥协同效应,获得综合性能更优的新型树脂体系。
共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:
目标 | 描述 |
---|---|
提高韧性 | ce本身较脆,bmi的引入可以提升韧性 |
改善工艺性 | bmi单独使用时固化温度高,ce可调节反应活性 |
平衡性能 | 获得良好的热稳定性、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 |
成本控制 | 合理配比可降低整体材料成本 |
三、共聚行为的“恋爱模式”
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,bmi与ce到底是怎么“恋爱”的,它们之间有没有化学反应,有没有产生“爱情结晶”。
1. 化学反应机制
bmi中含有双键结构,而ce在固化过程中会发生三聚环化反应,生成三嗪环结构。两者之间虽然没有直接的加成反应,但在一定的条件下(如加热、催化剂存在下),可以发生共固化反应,形成互穿网络结构(ipn)或半互穿网络结构(semi-ipn)。
这种结构类似于两个人共同生活,各自保留个性的同时又相互融合,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。
2. 固化动力学研究
研究表明,在bmi/ce共混体系中,随着ce含量的增加,体系的固化温度略有下降,反应速率加快。这是因为ce的三聚环化反应释放出较多热量,有助于促进bmi的固化反应。
我们可以用dsc(差示扫描量热法)来分析两者的固化行为,得到如下典型数据:
样品编号 | bmi:ce比例 | 峰值固化温度(℃) | 放热量(j/g) | 凝胶时间(min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s1 | 100:0 | 235 | 320 | 45 |
s2 | 75:25 | 228 | 295 | 38 |
s3 | 50:50 | 220 | 270 | 32 |
s4 | 25:75 | 212 | 250 | 28 |
s5 | 0:100 | 205 | 230 | 25 |
从表中可以看出,随着ce比例的增加,体系的固化温度逐渐下降,凝胶时间缩短,说明ce对整个体系的反应活性有积极影响。
样品编号 | bmi:ce比例 | 峰值固化温度(℃) | 放热量(j/g) | 凝胶时间(min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s1 | 100:0 | 235 | 320 | 45 |
s2 | 75:25 | 228 | 295 | 38 |
s3 | 50:50 | 220 | 270 | 32 |
s4 | 25:75 | 212 | 250 | 28 |
s5 | 0:100 | 205 | 230 | 25 |
从表中可以看出,随着ce比例的增加,体系的固化温度逐渐下降,凝胶时间缩短,说明ce对整个体系的反应活性有积极影响。
四、性能表现:是否“修成正果”?
当然,我们关心的还是这对组合到底能不能“过日子”,也就是它们的实际性能如何。
1. 热性能
材料类型 | tg(℃) | 热分解温度(td,℃) | 热膨胀系数(cte,ppm/℃) |
---|---|---|---|
bmi | 260 | 420 | 45 |
ce | 280 | 450 | 38 |
bmi/ce (50:50) | 270 | 435 | 41 |
从上表可见,bmi/ce共聚体系的热性能处于两者之间,既保持了较高的tg和热稳定性,又在cte方面有所优化。
2. 力学性能
材料类型 | 弯曲强度(mpa) | 弯曲模量(gpa) | 冲击强度(kj/m2) |
---|---|---|---|
bmi | 1100 | 7.5 | 25 |
ce | 950 | 6.8 | 15 |
bmi/ce (50:50) | 1050 | 7.2 | 32 |
有趣的是,共聚体系的冲击强度反而高于两者,说明两种树脂之间发生了某种“互补效应”,提升了韧性。
3. 介电性能
材料类型 | 介电常数(ε) | 介电损耗(tanδ) | 击穿电压(kv/mm) |
---|---|---|---|
bmi | 3.8 | 0.015 | 18 |
ce | 3.2 | 0.008 | 22 |
bmi/ce (50:50) | 3.5 | 0.010 | 20 |
共聚体系的介电性能介于两者之间,满足大多数高频电子器件的需求。
五、实际应用:从实验室走向工业
bmi/ce共聚体系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,已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:
1. 航空航天
作为飞机雷达罩、卫星天线罩等部件的基体材料,要求材料具备高强度、高耐热性和良好的介电性能,bmi/ce体系正好符合这些需求。
2. 高频电子封装
在5g通信、毫米波雷达等高频设备中,材料的介电损耗必须极低,否则会导致信号失真。bmi/ce体系在这方面表现出色。
3. 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
比如在导弹弹翼、无人机机身等结构中,既要承受机械载荷,又要具备电磁透明性,这类材料非bmi/ce莫属。
六、未来展望:这对cp还有多大的潜力?
目前,bmi/ce共聚体系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基础性能测试和工艺优化阶段,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:
- 纳米改性:引入纳米填料(如碳纳米管、石墨烯)进一步提升导热性、力学性能;
- 环保型固化剂开发:减少固化过程中的挥发物排放;
- 生物基bmi/ce材料: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;
- 智能响应材料:赋予材料自修复、形状记忆等功能。
结语:一场成功的“婚姻”
bmi与ce的共聚行为,就像是一场跨界的婚姻。起初,大家都不看好这对组合——一个太硬,一个太冷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人们发现他们不仅能和平共处,还能相辅相成,创造出令人惊喜的新材料。
在这条科研之路上,我们见证了化学的力量,也感受到了材料科学的魅力。希望未来的某一天,这对“夫妻”能在更多领域开花结果,成为新时代材料界的“模范伴侣”。
参考文献(国内外精?。?/h3>
国内文献:
- 张伟, 李明, 王芳. “bmi/ce共混树脂的固化行为及性能研究.”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》, 2018, 34(5): 45-50.
- 刘志强, 陈立军. “双马来酰亚胺/氰酸酯树脂体系的介电性能研究.”《绝缘材料》, 2019, 52(3): 67-72.
- 赵晓东, 孙浩然. “bmi/ce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进展.”《材料导报》, 2020, 34(z1): 123-127.
国外文献:
- m. xanthos, thermoset resins, 2nd ed., hanser publishers, munich, 2011.
- y. zhang, r. b. seymour, "cyanate ester resins: synthesis,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", polymer reviews, vol. 37, no. 3, pp. 451–485, 1997.
- h. ishida, j. d. senning, "structure–property relationship of bismaleimide-based thermosets",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: polymer physics, vol. 39, no. 11, pp. 1271–1285, 2001.
- a. guo, g. l. wilkes, "miscibility and phase behavior in binary blends of cyanate esters with other thermosetting polymers", polymer, vol. 41, no. 2, pp. 633–645, 2000.
好了,这篇文章就到这里。愿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,也能感受到一点材料世界的浪漫与趣味。
====================联系信息=====================
联系人: 吴经理
手机号码: 18301903156
联系电话: 021-51691811
公司地址: 上海市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聚氨酯防水涂料催化剂目录
-
nt cat 680 凝胶型催化剂,是一种环保型金属复合催化剂,不含rohs所限制的多溴联、多溴二醚、铅、汞、镉等、辛基锡、丁基锡、基锡等九类有机锡化合物,适用于聚氨酯皮革、涂料、胶黏剂以及硅橡胶等。
-
nt cat c-14 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泡沫、弹性体、胶黏剂、密封胶和室温固化有机硅体系;
-
nt cat c-15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,比a-14活性低;
-
nt cat c-16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具有延迟作用和一定的耐水解性,组合料储存时间长;
-
nt cat c-128 适用于聚氨酯双组份快速固化胶黏剂体系,在该系列催化剂中催化活性强,特别适合用于脂肪族异氰酸酯体系;
-
nt cat c-129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具有很强的延迟效果,与水的稳定性较强;
-
nt cat c-138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中等催化活性,良好的流动性和耐水解性;
-
nt cat c-154 适用于脂肪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具有延迟作用;
-
nt cat c-159 适用于芳香族异氰酸酯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体系,可用来替代a-14,添加量为a-14的50-60%;
-
nt cat mb20 凝胶型催化剂,可用于替代软质块状泡沫、高密度软质泡沫、喷涂泡沫、微孔泡沫以及硬质泡沫体系中的锡金属催化剂,活性比有机锡相对较低;
-
nt cat t-12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,凝胶型催化剂,适用于聚醚型高密度结构泡沫,还用于聚氨酯涂料、弹性体、胶黏剂、室温固化硅橡胶等;
-
nt cat t-125 有机锡类强凝胶催化剂,与其他的二丁基锡催化剂相比,t-125催化剂对氨基甲酸酯反应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,而且改善了水解稳定性,适用于硬质聚氨酯喷涂泡沫、模塑泡沫及case应用中。